《社会学精要》
这本书是在大连回声书店看到,在孔网买的。未标明的是我的概括/思考而不是书中原文。
理论应该有两层,第一层是描述,第二层是解释。只有一个漂亮、实用的描述才可以称之为解释(包含有因果关系的概括性叙述),因此这第二层是困难的。如马克思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可以称之为解释。而韦伯等说经济、政治、文化互相影响则只能称为描述,因为不够简洁实用。
孔德认为社会学家是他的新秩序的指导者,类似于“哲学王”,可以称之为是“社会学王”了。
在斯宾塞的全部社会学思想中,将社会比拟为有机体的思想占了很特殊的地位。他把世间万物分为三类:(1)无机体;(2)有机体;(3)超有机体(super organic),其中包括昆虫社会与人类社会。斯宾塞之所以将有机体与社会相互比拟是因为二者确有许多相似之处:第一,与无机体不同,有机体和超有机体都能够生长和发展;第二,二者都具有规模越大、内部差异越大和复杂性越高的特点;第三,二者都具有结构的差异增长、功能的差异亦增长的特点;第四,二者都具有整体中各个部分相依存、一个部分的变化会影响到其他部分的特点;第五,二者都具有整体中每个部分本身又是一个微观社会或微观有机体的特点;第六,二者都具有在整体生命被毁之后、部分仍能继续存活一段时间的特点。有人批评斯宾塞用有机体来比拟社会的做法,认为他忽略了二者的差异。其实他亦曾论述到有机体与社会的差异,认为二者主要有三点不同处:第一,各个部分之间的关联程度十分不同。有机体各个部分之间的物质联系紧密;超有机体因素之间是离散的,各个部分之间的物质关系不确定。第二,各因素间的交流的性质也很不同。有机体各因素间通过分子级的反应进行交流;超有机体因素间通过语言等工具交流思想和感情。第三,自我意识问题。有机体中只有部分因素、部分物种有自我意识的能力,而社会中所有的个人都表现出自我意识和思想的能力。
社会学的两位开山鼻祖孔德和斯宾塞都曾将社会与有机体相比拟,而后代社会学者却很少有继续持这种观点的,我想原因有以下几种:一是比拟最终只有比喻的意义而不是对事物的科学描述,例如将决策机构比喻为人的大脑、用血液循环系统来比喻交通等做法不能说对了解社会事物毫无帮助,但其科学性确实不高。二是一些现代理论如系统论、结构功能分析等已经提供了将社会作为整体来研究的更有效手段,简单比拟的方法被搁置是很自然的,虽然它在把社会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研究这一思想上对后世不无启发。第三,莫顿(Merton)的中型理论思想的影响不可忽视。许多现代社会学者以为,社会学尚未成熟到像自然科学那样可以用一个总体理论解释研究领域内的一切现象的水平,即提供关于整个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在目前可以做的只是在中等规模上建立模式,发展中型理论,如关于犯罪的理论,关于家庭的理论,等等。社会学发展的水平受到社会现象的极大复杂性的限制,社会现象比起自然科学领域的现象存在着更多难以计量的因素。(以上两段 1.2. 斯宾塞 原文摘抄)
关于“有机体”、“有机的”。库利:个人是自由的,但他所拥有的自由是有机的自由,是与他人合作过程中的自由,而不是可以独立于社会之外做任何事情的自由。另外:究竟什么是社会的organic change?
循环论/发展论?形式/内容的循环/发展?
自然科学和社会学的关系?体系的比较?研究方法?
形式社会学。形式/内容的关系/区别/分离?例:研究自杀时自杀的方法是形式还是内容?
西麦尔(齐美尔)的群体参与理论(单一参与与多重参与)。
三个大问题: 社会阶级间的差异与冲突是否会消亡?社会的发展对个人来说究竟是个解放的过程还是压抑的过程?人的异化现象是否会归于消亡?
帕累托的“狮子与狐狸”比喻。
库利:镜中自由、首属群体、首属理想(李银河的中文概括)和中国古典伦理学家的思想(儒家、墨家等,“家国”思想)。 “What else can human nature be than a trait of primary groups?”
新中国(及其他社会)的疑问:无产阶级有没有解放?社会有没有摆脱阶级划分和阶级斗争?
曼海姆的《意识形态与乌托邦》和李银河的鸡汤(还有在贝尔的《意识形态的终结》处)。
弗洛姆(《逃避自由》):being himself。曼海姆:超时空的人类冲动;狂喜(ecstasy)。赫尔岑:fullness。
瑞斯曼的人的三种类型和羞耻感、罪恶感、焦虑感的叙述。
一般知识分子形成了一个共同态度:接受福利国家,倾向于权力分散、混合经济和政治多元化体系。在这个意义上,意识形态时代结束了(第402~403页)。(2.8. 贝尔的《意识形态的终结》 原文摘抄)
李银河关于社会学研究领域的概括和分类。
五种研究方法:调查;实验;内容(文献)分析;深入个案研究;观察(包括参与式)与民族学方法(去掉环境的体验,新奇感)。
看完第一部分后的内容整理:
对书的整体评价:
一个优点是对社会学思想评述时结合了中国的情况举例说明。有些理论的评述有些局限于原文和参考书籍。章节之间的相互引证和比较还可以多一些。于我而言是很好的入门读物。